剛剛看完小宅住屋時代的報導
裡面提到一個總價的概念
這是我近十五年來看到的
以高雄為例,一千萬就是一個坎
以前三房到四房要賣你一千萬,
房價上漲時,一千萬還是一個指標,三四房商品瞬間消失,通通換成兩房或是2.5房。
很想要有自己的空間,但這失控的房價還值得擁有自己的空間嗎?
我自己則是用一個指標去衡量房價是否合理
如果我今天在一樣的地段買一個20坪地坪的舊透天(四層樓,建坪抓60),經過拉皮整修還有裝潢,可能要2500萬,這樣算起來幾乎跟買三戶實坪20坪的大樓一樣了。
當中忽略很多大樓的優點,這只是一個很粗略的比較,但也很快就凸顯集合住宅價格的不合理吧。
Comments
Post a Comment